废品站门口挂起了"诚信废品回收站"的木牌,是李华用废弃的广告牌改的。
每当看到有收废品的人经过,他总会大声招呼:"收电缆不?咱这儿分类细,给的价格公道!
"声音里带着一股子踏实和骄傲。"华哥,你看。"2003年深秋的傍晚,
方艳抱着半岁大的女儿从屋里出来,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"隔壁村的王婶介绍的,
说镇里新开了家电子厂,招网络维护的......"李华接过纸条,月光洒在上面,
"荆州市宏达电子厂"几个字清晰可见。他望着远处城市的灯火,
轻轻握住妻子的手:"等把这一批电缆卖完,咱去试试。"秋风卷起院角的落叶,
发出沙沙的声响。废品站的铁皮棚子在月光下泛着微光,里面堆满了分类整齐的废品,
仿佛一座小小的宝藏山。这是他们用汗水和坚持堆起来的希望,也是他们为家人打拼的未来。
"好。”方艳靠在他肩上,轻声说,“不管干啥,咱一起。”夜色渐深,
夫妻俩的身影被月光拉得长长的,融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,
也融在他们共同编织的未来里。
第三章 南下打工:分离与重聚(2003-2005)2003年春节刚过,
李华蹲在堂屋门槛上抽烟,烟头在晨雾中明灭。方艳把最后一件毛衣塞进行李箱,
小女儿李方楠在摇篮里挥舞着小手,发出咯咯的笑声。"华哥,该走了。
"方艳提着行李箱站在门口,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。李华把女儿抱起来,
亲了亲她胖乎乎的脸蛋:"楠楠,爹爹和妈妈去赚钱,给你买大熊猫玩具。"孩子咯咯笑着,
小手抓着他的工装裤。方艳红着眼眶把女儿塞回摇篮:"等过年,爹爹就回来啦。
"正月初八的清晨,李华把最后一件换洗衣物塞进行李包。
方艳将煮好的茶叶蛋塞进他兜里:"路上吃,别饿着。"客车启动时,她追着车跑了几步,
女儿的哭声从屋里传出来,她终究没敢回头。李华在佛山一家电子公司做销售。
每天背着笔记本电脑跑工厂,被保安赶出来是常事。有天下雨,